数看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1200万人
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200亿元
免除费用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
80% 60% 50%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80%、60%和50%的比例分担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大众关心的政策情况作了介绍。
免保育教育费谁先受益
根据《意见》,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意见》所说的‘学前一年’就是通常所说的幼儿园大班。”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这次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也就是说,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实施了减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全国实施免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后,如何做好政策衔接?郭婷婷回应:“《意见》明确,各省已经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以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也继续由地方承担。”
记者从会上获悉,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实施后,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今秋能为家庭教育省多少钱
“免除费用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郭婷婷说。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如何做好兜底保障?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介绍,从2011年起,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各地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政府资助为主、幼儿园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财政部、教育部两部门在研究设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时,充分考虑了与现行资助政策的衔接问题。《意见》明确在实施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的同时,鼓励各省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确保受益群体不缩水、惠民政策不打折、保障力度不降低。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介绍,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80%、60%和50%的比例分担。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指导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
距离秋季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时间。许留庆表示,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免费后办园质量有保障吗
很多家长关心,实施“免费”政策后,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如何保障?对此,刘玉光回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将持续从五方面发力,进一步推动各地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质量。”
一是健全协调机制。明确部门分工,结合地方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支持当地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
二是规范办园行为。国家对幼儿园教职工的资质和配备、经费投入、收费行为、安全防护、卫生保健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将推动各地各幼儿园结合实际细化制度措施,严格审查幼儿园教师资质条件,把好“入口关”;严格规范日常办园行为,守好“安全关”。
三是提高保教质量。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深化幼儿园教育教研改革,落实好以游戏为基础的丰富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中快乐成长。
四是压实监管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源头监管,严格把握幼儿园设立条件,加强幼儿园办学资质审核;加强过程监管,通过动态监管、信息备案、公开公示的方式,守牢规范办园的底线和师生安全的红线。
五是强化督导评估。推进国家层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优化督导评估程序,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记者了解到,202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2%,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下一步,财政部、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中国教育报北京8月7日电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林焕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8日 第02版 版名:新闻·基层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