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一份情怀、一颗匠心、一张笑脸”赋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025-07-19 16:57:30

编者按:为及时发现和深入挖掘各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典型做法和宝贵经验,2025 年 4 月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中国基础教育》开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线风采”专栏,每期集中对某地市的综合改革情况进行深度报道,突出“地市县校”各层级案例联动,立体化反映区域综合改革成效。

河南郑州的改革经验和亮点受到了全国关注,专栏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同时还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定华的高度认可与点评。一起来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线风采”系列报道之《“一份情怀、一颗匠心、一张笑脸”赋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作者简介:谷月云,河南省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

青年教师是决定学校未来发展高度的关键。如何让青年教师高水平快速成长?河南省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始建于2003年,前身为郑州外国语中学分校,2022年整体转制为公办学校。转制后,学校办学规模倍增,青年教师数量快速增加,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近90%,给学校发展带来蓬勃朝气的同时,也出现职业认同感偏低、教育教学缺乏专业引领、专业发展动力弱化等问题。为此,学校秉持“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方略,打破传统的教师管理模式,构建了以“一份情怀、一颗匠心、一张笑脸”为核心的“三一”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着力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份情怀: 筑牢立德树人的精神根基 

教育情怀体现的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用心、用情、用力去奉献的理想追求。教育情怀并非天然而成,需要在文化传承与榜样激励中养成。学校从制度规范、文化浸润、实践养成三个维度协同推进,构建了“三维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研修,将“四有”好教师标准融入师德公约并建立师德师风档案,让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文化的熏陶中、实践的磨砺里,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筑牢立德树人的精神根基。 

学校秉持“着眼终身发展,为幸福人生奠基”理念,形成“肯干、能干、会干、干好”的“四干精神”,面向青年教师开设校史课程、个人能力成长规划等项目,确保文化基因代际传承,配套形成以“四干精神”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 

同时,学校每年实施“双十佳”评优——十佳班主任多维考评、十佳青年教师“六个一”工程选拔;在公众号开设“实外故事”专栏,定期发布教师成长故事,塑造教师群体精神图腾,强化榜样示范引领。近三年,评优教师中90%以上均来自“四干”标兵群体,“勇争一流、追求卓越”已成为学校教师的鲜明特质。 

一颗匠心: 构建专业成长的支持体系 

匠心强调专业精神和严谨态度,以精益求精为职业底色。教师有匠心意识方能用心雕琢每个教学环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引导学生成长。 

1. 构建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 学校构建了“3-6-9-15”四阶段教师培养体系,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培养路径和支持体系。对入职3年内的教师,实施“六个一”工程,重在夯实教学基本功,助推其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对于入职3~6年的教师,推行“两课一讲一研”模式,提升其教学与科研能力,助推其成长为学科骨干教师;对于入职6~9年的教师,重在通过教学研讨、上观摩课等支持形成教学风格,助推其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对于入职9~15年的教师,以高端培训与研究平台深化教师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促进教师形成独特教育理念,成为有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 

2. 解决日常教学困惑的三维校本教研 针对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创新形成“主题教研-集体备课-专业阅读”立体教研模式。主题教研,采取主讲人讲解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破解诸如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等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集体备课,采取主备人说课与教师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体智慧打造高质量教学设计。专业阅读,旨在拓宽教师教学理论视野,为打通日常教学中的难点堵点提供新思路。 

3. 指向教学“真问题”的课题研究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构建了“问题发现-行动研究-成果转化”相贯通的课题研究体系,建立“问题池”动态收集机制,通过课堂观察量表、教研争议点记录单、教学反思日志等,每月征集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实施“问题三级筛选”机制,即教研组初筛共性问题、学科工作坊研讨关键问题、学术委员会论证转化为校级课题。创新课题孵化流程,每项校级课题必经“微问题诊断→文献共读→课例验证→策略提炼”四步研究路径,成果通过校刊《求实》发表并反哺课堂,实现课题研究与课堂改进的良性互动。 

一张笑脸: 营造幸福成长的人文环境 

笑脸凸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和谐友善的人文氛围。笑脸背后是看见与被看见的信任与温暖,是师生幸福成长的支持性保障。学校努力看见并回应教师的真实需求,全方位关心关爱教师,让“看见”的力量激发教师工作内驱力——开设教职工瑜伽课以缓解工作疲劳;开放银龄工作坊以解答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接纳教师子女在学校课后兴趣班学习以解决其后顾之忧;教师节表彰“最强后援团”以凝聚家属对教师工作的支持。每月举办“南彩微讲坛”主题沙龙,构建教师精神共同体,增强教师幸福感和归属感。此外,学校还实行“核心工作时间+弹性自主”弹性工作制度,教研、上课等核心工作时间内教师需在校,其他时间可弹性、自主安排。“弹性工作制不是放任,而是信任的勋章”,有效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和专注度。 

依托“三一”体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支情怀深、专业精、归属感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有力支撑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5年第6期,原标题《郑州实验外国语学校:赋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责编:孙宏伟
举报 +分享 +收藏
最新新闻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系统集成与机制协同
《中国基础教育》:当大批骨干教师要服务新建校,学校如何“造血”?看新密三小解决现实难题
《中国基础教育》:县域教师成长,不止于培训!看新密市“破局思维”如何构建新生态
《中国基础教育》:“一份情怀、一颗匠心、一张笑脸”赋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