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钧瓷设计课的“窑变”

2024-05-06 09:53:12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句话形容的正是钧瓷和其独特的“窑变”之美。钧瓷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是河南许昌乃至中国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钧瓷制作工艺复杂,从选料开始到最后烧制出成品,其间要历经大大小小72道工序。随着科技创新和现代工艺的不断完善,钧瓷正在日益增添新的元素,重新焕发生命力。”许昌学院地处瓷区,该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李维维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钧瓷、爱上钧瓷。

多年来,许昌学院聚焦钧瓷等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一体推进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推进区域文化传承创新,成效可圈可点。

2007年,许昌学院围绕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市政府、钧官窑址博物馆成立产品设计(陶瓷)专业。2008年,一门与传统课程有诸多不同的“钧瓷设计”课悄然上线。

“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实现对钧瓷文化的活态传承,使学生在掌握钧瓷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用设计讲好中国故事。”身为“钧瓷设计”课程负责人的李维维说。

如同钧瓷独特的“窑变”,“钧瓷设计”课程也在积极寻求课程改革的“破圈”生长。

“变”首先体现在学习空间上。课程组把教室搬到瓷区,把“钧瓷烧制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孔相卿、任星航、杨晓等大师请进课堂,现场搭建录影棚,并将优质课程上传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下到线上,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变化,更带给了学生对钧瓷艺术特点和钧瓷发展状况的深入思考。

“变”还体现在教学设计上。课程采取“线上慕课+线下行业专题研讨+线下瓷区创作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门课上,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钧瓷作品、体验烧制过程;教师在传授工艺的同时,鼓励学生用年轻的话语方式标注作品。

2021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王亚琦很喜欢这门课程,“课程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内容讲解,线下老师会带我们去钧瓷文化博物馆参观,用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

“这门课程成了很受年轻学生喜欢的‘宝藏’课,除了本校学生,还有许多外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参与进来,截至目前,已经有4000多人加入这门课程。”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少华说。

“钧瓷设计”课的“窑变”远未结束,许昌学院与地方双向赋能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正在实现“加速度”:学校联合企业展开科研攻关,首创钧釉表面纳米涂覆和纳米掺杂微相调控技术,积极推动钧瓷产业发展;成立垕土陶瓷产业学院,钧瓷产业链、设计创新链、人才培养链正在更加有效地衔接……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对于高校来说,我们要树立起基于时代要求的高度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坚持‘两个结合’,回应时代所需,通过凝练学科特色,打造特色课程,推动产教融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中主动担当作为。”许昌学院党委书记郭涛说。

作者:本报记者 张欣 刘钰 张利军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06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

责编:王佳莉
举报 +分享 +收藏
最新新闻
第25届郑州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科创实践现场赛举行
绿茵逐梦!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女足再创佳绩
2024年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基础素养与应用赛项在郑州市财贸学校举行
郑州11中开展教师片段化教学展示活动
评论

暂无评论